作者:记者 唐琳 来源: 发布时间:2017-1-3 14:55:57
时间里的丽江

 
直到车窗外建筑的颜色开始由深变浅、由高变矮,玉龙雪山的轮廓逐渐清晰,天空的蓝色越发显得纯粹,才让人有了身在丽江的实感。
 
始建于宋末元初,繁盛于明清之时,丽江古城迄今已有800余年的历史。伴随着文化、自然、记忆相继被列入遗产名录,这座被称之为蕴含“清明上河图”般厚重历史的文化名城,才又在时间的长河中苏醒过来。
 
天雨流芳
 
在丽江木府旁的一座木牌坊上,“天雨流芳”四个字被书写地行云流水。在纳西语中,其音意为“读书去”,体现了纳西人推崇知识的灵心慧性。
 
的确,丽江古城就是这样一部好书。
 
东依金虹山,北靠玉龙雪山,西偎狮子山,东南敞向丽江坝子的千顷沃野。由大研古镇、白沙民居建筑群、束河民居建筑群三片区域构成的丽江古城,总面积约7.279平方公里,海拔2416米。
 
古城街道以四方街为中心,以新华街、东大街、新义街、五一街、七一街和光义街6条主街为通衢。水源自黑龙潭流入古城入口的玉龙桥,一分为三成东河、中河和西河,又细分为若干支流。
 
徜徉在古城之中,只见主街傍河,小巷临溪,家家流水,户户垂杨,300多座石拱桥和木桥点缀其间,五彩石板路街道纵横交错。抬眼望去,摄人心魄的小桥流水,瓦顶歇山的土木建筑,尺度宜人的空间环境,无一不体现丽江古城浓郁的地方历史和民俗风情。
 
在大研古镇的历史沿革中,经历了以四方街为中心的村落集市阶段、明代土司府城阶段和清代流官府城阶段。虽然朝代更替,世事变迁,但纳西族民族文化却得以完好地保存下来。在这里,民族文化被置于极高的位置,被认为是古城的血脉、根基与灵魂。
 
置身丽江,只需稍加留意,就会发现这里所有店牌和路牌都是由两种文字书写的:上面是汉字,下面则是东巴文。
 
东巴文是一种十分原始的图画象形文字。从文字形态发展的角度看,它甚至比甲骨文还要原始,其也被称为是目前世界唯一存活着的象形文字,是人类社会文字起源和发展的活化石。
 
运气好的话,在古城中心的四方街,可以碰到演奏纳西古乐的姑娘们。这种古乐融合了汉族道教洞经音乐、儒教典礼音乐和纳西先民音乐,有着“和平之音”和“音乐活化石”的美誉。
 
一座土司府
 
“一座土司府,半部民族史。”在丽江,这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一句话。
 
如果说,在丽江古城我们看到的是丽江世俗文化的一面,那么在木府,我们翻阅到的则是一个曾经在西南地区辉煌一时的大土司家族的兴衰史。
 
占地46亩的木府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建筑艺术之苑。中轴线长369米,整个建筑群坐西朝东,“迎旭日而得木气”。它既反映了明代中原建筑的风采气质,同时保留了唐宋中原建筑古朴粗犷的流风余韵。府内玉沟纵横、活水长流,即便是在建筑气象万千的明代,依然让地理学家徐霞客念念不忘,感叹“宫室之丽,拟于王者”。
 
端庄宽敞、气势恢宏的议事厅屋檐下方悬挂着三块“诚心报国”字样的牌匾,分别是明朝3位帝王赐给不同土司的。
 
据传,纳西族人原来没有汉族的姓氏,朱元璋建立明王朝后,远在滇西北丽江的纳西族土司阿甲阿得审时度势,于公元1382年“率从归顺”,举人臣之礼。此举大获朱元璋赏识,朱遂将自己的姓去掉“一撇”和“一横”,钦赐其“木”姓,从此纳西传统的父子连名制得以改成汉姓名字。
 
沿着木府的中轴线一路向西,万卷楼集两千年文化遗产之精粹,千卷东巴经,百卷大藏经,六公土司诗集,众多名士书画,皆是翰林珍奇、学苑瑰宝;护法殿又称后议事厅,是土司议家事之殿;光碧楼乃后花园门楼,其建筑有“称甲滇西”之名;玉音楼则是接圣旨之所和歌舞宴乐之地;三清殿是木氏土司推崇道家精神的产物,充分体现了纳西人广采博纳多元文化的开放精神。
 
来到中轴线的最末端,可直接攀登至木府背靠的狮子山。于狮子山上的万古楼向下俯瞰,巍巍木府,得雪域之灵气、玉水之精魂,纳西古国之秘境,尽收眼底。方知何谓“北有故宫,南有木府”。
 
茶马古道
 
从丽江古城往北,沿中济海东侧的大路行约4公里,便见两边山脚下一片密集的村落,这就是被称为“清泉之乡”的束河古镇。
 
束河古镇,纳西语称“绍坞”,意为“高峰之下的村寨”,是纳西先民在丽江坝子中最早的聚居地之一,是茶马古道上保存完好的重要集镇,也是纳西先民从农耕文明向商业文明过渡的活标本。
 
当年徐霞客游芝山解脱林时,曾走过此道,他在记述中这样写道:“过一枯涧石桥,西瞻中海,柳暗波萦,有大聚落临其上,是为十和院。”“十和”即是今天的束河古镇。
 
此次探访束河,目的地之一便是那深藏于古镇之中的茶马古道博物馆。
 
历史开通于唐代的茶马古道,从滇南经丽江直达西藏拉萨,经唐、宋、元、明、清千余年的运营发展,促进了沿线各族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束河即是丽江坝子中保存完好的驿站。
 
不知到底是古镇的小巷太过繁复,还是我们被那各式各样的古朴风情勾去了心神,在古镇的石板路上兜兜转转,竟始终无法寻得博物馆的所在。最后多亏纳西族姑娘的帮忙,才得偿所愿。
 
茶马古道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家专门研究并展示茶马古道历史文化的博物馆,也是丽江市第一家从事普洱茶文化研究、宣传、推广的专业机构。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的皮匠历史展览馆。
 
相传,明朝初年,一批被贬逐的皇家御用皮匠背井离乡流落丽江,被广纳贤才的木氏土司安置于束河,繁衍生息,传艺谋生。从此,束河皮匠开始美名远扬。
 
束河古镇的美丽,在于她历经近千年沉浮而依旧祥和宁静。汉藏融合、茶马贸易、王朝征战、马帮情仇��当一切喧嚣归于沉寂,束河仍然在层林叠嶂、群峦怀抱当中,天然而朴素着。■
 
(文中照片均由作者所摄)
 
《科学新闻》 (科学新闻2016年12月刊 沿途驿站)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