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记者 倪伟波 来源: 发布时间:2017-8-11 11:4:6
| ||||
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胃癌发病人数约为67.9万,仅次于肺癌,胃癌而死亡的总人数约为49.8万,同样仅次于肺癌,位居肿瘤排行榜第二位。
这样一组触目惊心的数据告诉了我们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中国是“胃癌大国”,平均不到一分钟就会发现一例胃癌。胃癌正在以如此快的速度将“魔爪”伸向我们身边的人。
消化内镜作为目前胃癌诊断的主要方法,自诞生之日起便对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与治疗起到了革命性的推动作用。
在中国,消化内镜虽然起步较晚,但劲头十足,步伐“神速”,几代中国内镜人经过不懈奋斗,坚持自主创新,逐步实现了从技术跟随者到技术引领者的蜕变。
起步晚 发展快
一直以来,及时、准确的诊治消化道病变一直是医学界的重要目标。
自1805年德国学者波茨尼首先提出内镜的设想以来,内镜已有200余年的历史,而近30年来,世界消化内镜领域的创新和发展,逐渐超越了前人的想象,消化内镜的推广和应用也对消化疾病诊疗方式产生了革命性影响。
在我国,由于经济落后与时局动乱,消化内镜技术姗姗来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大批医务工作者克服困难、艰苦奋斗,带领我国消化内镜事业迎头赶上。
1950年10月22日,时任兰州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院长杨英福教授开展了中国第一台半可曲式软胃镜检查,开创了我国消化内镜事业先河。
在随后的岁月中,中国消化内镜一直在曲折中探索前进。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纤维内镜引进国内,消化内镜在我国的应用得到进一步普及,全国大型医院广泛建设内镜室。
1973年,北京协和医院陈敏章教授率先开展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80年代末,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林三 |